雄威岩土工程

ban
雄威岩土工程
雄威岩土工程

主营业务:岩土工程勘察、设计、物探、工程治理、工程钻探...

ban
雄威岩土工程
雄威岩土工程

主营业务:岩土工程勘察、设计、物探、工程治理、工程钻探...
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威宁: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

威宁: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

  • 分类:行业动态
  • 作者:唐爱梅 何艳
  • 来源:威宁每日新闻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0-25 14:17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“乌江源头宽又宽,又有河水又有山;家家生活过得好,不愁吃勒不愁穿。”

  这是70岁老人肖大英自编的歌曲,老人家住盐仓镇营洞社区,是乌江源头的一名清洁员,每天负责清扫源头河堤的落叶、拾捡垃圾、保持河道干净。

  走进位于威宁县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,但见绿意盎然,勃勃生机,磅礴乌江自此滥觞。

  对当地人来说,乌江源头是母亲河,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饮用乌江水源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,由于资源匮乏、极度贫困,当地人开始向山要粮,大面积砍伐树木,开荒种地。

  随着过度开发破坏,山上的绿色迅速“枯萎”,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、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。乌江源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,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,雨水冲刷,淤泥堆积,河床上升,昔日的母亲河变成了漫灌土地的“元凶”,甚至人们的日常饮水都受到了影响。

  “森林遭到破坏,年年闹洪灾,一到雨季庄稼被冲得七零八落,有些年头甚至颗粒无收。”该镇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说。

  越垦只会越穷,必须退耕还林恢复生态!

  2002年,退耕还林的项目到了营洞社区。居民们扛着锄头上山种树,出工投劳,在山头种上颤巍巍的小树苗。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,树苗存活率极低,为了让树苗有充足的泥土和养分,不少居民从旮旯里抠出泥土,一捧一捧盖住树根,保护幼苗,一棵死去再补上一棵,决心“死磕”到底,几经轮回,年复一年,山坡终于被“点”绿。

  如今,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,自豪说道:“这是我们那些年种下的林子。”

 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,650亩青山如绿袄,严严实实裹住了山,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,抵住风沙,涵养水源,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生态恢复,乌江源头又逐渐恢复了活力。但当地人的贫困窘境仍没有得到改变。威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,土地支离破碎,耕地少,土壤瘦薄,农业种植投入高、收益少,这是致贫的主要原因。

  既要保护生态,又要实现经济发展,营洞社区开始在种植经果林上探索,相继种植了1000亩核桃、200亩玛瑙红樱桃。

  2020年,营洞社区争取生态保护资金35万元,继续投入种植玛瑙红樱桃400亩。

  苏吉章说:“玛瑙红樱桃采摘季节,很多人前来观光旅游,群众都有了经济收入,我们也借机宣传乌江,希望更多人保护乌江源头。”

  营洞社区通过微信平台、广播、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乌江源,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,积极投入乌江源保护工作;盐仓镇成立春晖社,清理河堤两旁的杂草、绘制生态环境保护标语、整治乌江源头的环境卫生;全面推进河长制,安排护河员,每月一次大巡河,平时不定期巡河,开展好白色垃圾不入河、污水不入河、牛羊不入河“三不入”工作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乌江源头。

  守住绿水青山,方得“金山银山”。纵观“十三五”,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“两条底线”,奋笔书写“生态大文章”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飞速进展,完成绿化造林55.85万亩,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56.03平方公里,发展林下经济实体10个,使用林地面积50万亩,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8.08亩。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约9.4个百分点,达46.93%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威宁将继续加大造林力度,改善生态环境,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%,同时发展森林康养、乡村旅游及特色林业产业。

  为管护好山林河湖资源,威宁全力推进林长制、河长制,2016年以来,将全县427.96万亩森林全部纳入管护,每年聘请500多名专职天保管护人员,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共计12159人次,共签订管护承包合同17600余份,责任状签订率和管护落实率均为100%。将目标、任务、责任分解落实到41个乡(镇、街道),做到了任务到人,责任到人,报酬到位,每一片树林,甚至每一棵树都有“守护者”,森林管护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。将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流43条、乡级河流90条,根据省、市的要求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。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落细落实,严格按照要求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,开展日常巡查保洁活动,聘请民间义务监督员118名,环保专家48名,水利专家37名,结合“10+N”转岗就业聘请河湖巡查保洁员679名。

  威宁以山护水,以水“灵”山,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。

威宁: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

【概要描述】“乌江源头宽又宽,又有河水又有山;家家生活过得好,不愁吃勒不愁穿。”

  这是70岁老人肖大英自编的歌曲,老人家住盐仓镇营洞社区,是乌江源头的一名清洁员,每天负责清扫源头河堤的落叶、拾捡垃圾、保持河道干净。

  走进位于威宁县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,但见绿意盎然,勃勃生机,磅礴乌江自此滥觞。

  对当地人来说,乌江源头是母亲河,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饮用乌江水源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,由于资源匮乏、极度贫困,当地人开始向山要粮,大面积砍伐树木,开荒种地。

  随着过度开发破坏,山上的绿色迅速“枯萎”,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、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。乌江源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,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,雨水冲刷,淤泥堆积,河床上升,昔日的母亲河变成了漫灌土地的“元凶”,甚至人们的日常饮水都受到了影响。

  “森林遭到破坏,年年闹洪灾,一到雨季庄稼被冲得七零八落,有些年头甚至颗粒无收。”该镇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说。

  越垦只会越穷,必须退耕还林恢复生态!

  2002年,退耕还林的项目到了营洞社区。居民们扛着锄头上山种树,出工投劳,在山头种上颤巍巍的小树苗。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,树苗存活率极低,为了让树苗有充足的泥土和养分,不少居民从旮旯里抠出泥土,一捧一捧盖住树根,保护幼苗,一棵死去再补上一棵,决心“死磕”到底,几经轮回,年复一年,山坡终于被“点”绿。

  如今,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,自豪说道:“这是我们那些年种下的林子。”

 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,650亩青山如绿袄,严严实实裹住了山,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,抵住风沙,涵养水源,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生态恢复,乌江源头又逐渐恢复了活力。但当地人的贫困窘境仍没有得到改变。威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,土地支离破碎,耕地少,土壤瘦薄,农业种植投入高、收益少,这是致贫的主要原因。

  既要保护生态,又要实现经济发展,营洞社区开始在种植经果林上探索,相继种植了1000亩核桃、200亩玛瑙红樱桃。

  2020年,营洞社区争取生态保护资金35万元,继续投入种植玛瑙红樱桃400亩。

  苏吉章说:“玛瑙红樱桃采摘季节,很多人前来观光旅游,群众都有了经济收入,我们也借机宣传乌江,希望更多人保护乌江源头。”

  营洞社区通过微信平台、广播、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乌江源,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,积极投入乌江源保护工作;盐仓镇成立春晖社,清理河堤两旁的杂草、绘制生态环境保护标语、整治乌江源头的环境卫生;全面推进河长制,安排护河员,每月一次大巡河,平时不定期巡河,开展好白色垃圾不入河、污水不入河、牛羊不入河“三不入”工作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乌江源头。

  守住绿水青山,方得“金山银山”。纵观“十三五”,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“两条底线”,奋笔书写“生态大文章”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飞速进展,完成绿化造林55.85万亩,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56.03平方公里,发展林下经济实体10个,使用林地面积50万亩,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8.08亩。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约9.4个百分点,达46.93%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威宁将继续加大造林力度,改善生态环境,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%,同时发展森林康养、乡村旅游及特色林业产业。

  为管护好山林河湖资源,威宁全力推进林长制、河长制,2016年以来,将全县427.96万亩森林全部纳入管护,每年聘请500多名专职天保管护人员,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共计12159人次,共签订管护承包合同17600余份,责任状签订率和管护落实率均为100%。将目标、任务、责任分解落实到41个乡(镇、街道),做到了任务到人,责任到人,报酬到位,每一片树林,甚至每一棵树都有“守护者”,森林管护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。将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流43条、乡级河流90条,根据省、市的要求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。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落细落实,严格按照要求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,开展日常巡查保洁活动,聘请民间义务监督员118名,环保专家48名,水利专家37名,结合“10+N”转岗就业聘请河湖巡查保洁员679名。

  威宁以山护水,以水“灵”山,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。

  • 分类:行业动态
  • 作者:唐爱梅 何艳
  • 来源:威宁每日新闻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0-25 14:17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“乌江源头宽又宽,又有河水又有山;家家生活过得好,不愁吃勒不愁穿。”

  这是70岁老人肖大英自编的歌曲,老人家住盐仓镇营洞社区,是乌江源头的一名清洁员,每天负责清扫源头河堤的落叶、拾捡垃圾、保持河道干净。

  走进位于威宁县盐仓镇营洞社区的乌江南源,但见绿意盎然,勃勃生机,磅礴乌江自此滥觞。

  对当地人来说,乌江源头是母亲河,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代饮用乌江水源。但在上世纪80年代,由于资源匮乏、极度贫困,当地人开始向山要粮,大面积砍伐树木,开荒种地。

  随着过度开发破坏,山上的绿色迅速“枯萎”,放眼望去皆是光秃秃的山坡、裸露的岩石以及越垦越贫瘠的土地。乌江源头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,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,雨水冲刷,淤泥堆积,河床上升,昔日的母亲河变成了漫灌土地的“元凶”,甚至人们的日常饮水都受到了影响。

  “森林遭到破坏,年年闹洪灾,一到雨季庄稼被冲得七零八落,有些年头甚至颗粒无收。”该镇营洞社区党支部书记苏吉章说。

  越垦只会越穷,必须退耕还林恢复生态!

  2002年,退耕还林的项目到了营洞社区。居民们扛着锄头上山种树,出工投劳,在山头种上颤巍巍的小树苗。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,树苗存活率极低,为了让树苗有充足的泥土和养分,不少居民从旮旯里抠出泥土,一捧一捧盖住树根,保护幼苗,一棵死去再补上一棵,决心“死磕”到底,几经轮回,年复一年,山坡终于被“点”绿。

  如今,苏吉章指着乌江源头对面的山坡,自豪说道:“这是我们那些年种下的林子。”

  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,650亩青山如绿袄,严严实实裹住了山,一棵棵绿树苍劲挺拔,抵住风沙,涵养水源,成为乌江源头恢复生态、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生态恢复,乌江源头又逐渐恢复了活力。但当地人的贫困窘境仍没有得到改变。威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,土地支离破碎,耕地少,土壤瘦薄,农业种植投入高、收益少,这是致贫的主要原因。

  既要保护生态,又要实现经济发展,营洞社区开始在种植经果林上探索,相继种植了1000亩核桃、200亩玛瑙红樱桃。

  2020年,营洞社区争取生态保护资金35万元,继续投入种植玛瑙红樱桃400亩。

  苏吉章说:“玛瑙红樱桃采摘季节,很多人前来观光旅游,群众都有了经济收入,我们也借机宣传乌江,希望更多人保护乌江源头。”

  营洞社区通过微信平台、广播、大喇叭等方式大力宣传乌江源,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,积极投入乌江源保护工作;盐仓镇成立春晖社,清理河堤两旁的杂草、绘制生态环境保护标语、整治乌江源头的环境卫生;全面推进河长制,安排护河员,每月一次大巡河,平时不定期巡河,开展好白色垃圾不入河、污水不入河、牛羊不入河“三不入”工作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乌江源头。

  守住绿水青山,方得“金山银山”。纵观“十三五”,威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“两条底线”,奋笔书写“生态大文章”,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飞速进展,完成绿化造林55.85万亩,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56.03平方公里,发展林下经济实体10个,使用林地面积50万亩,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8.08亩。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约9.4个百分点,达46.93%。展望“十四五”,威宁将继续加大造林力度,改善生态环境,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%,同时发展森林康养、乡村旅游及特色林业产业。

  为管护好山林河湖资源,威宁全力推进林长制、河长制,2016年以来,将全县427.96万亩森林全部纳入管护,每年聘请500多名专职天保管护人员,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共计12159人次,共签订管护承包合同17600余份,责任状签订率和管护落实率均为100%。将目标、任务、责任分解落实到41个乡(镇、街道),做到了任务到人,责任到人,报酬到位,每一片树林,甚至每一棵树都有“守护者”,森林管护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。将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流43条、乡级河流90条,根据省、市的要求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。为确保河长制工作落细落实,严格按照要求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,开展日常巡查保洁活动,聘请民间义务监督员118名,环保专家48名,水利专家37名,结合“10+N”转岗就业聘请河湖巡查保洁员679名。

  威宁以山护水,以水“灵”山,青山绿水奏响可持续发展最强音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相关案例

产品名称

工地开业

产品名称

边坡施工

工程勘察资质分为三个类别:
1、工程勘察综合资质
工程勘察综合资质是指包括全部工程勘察专业资质的工程勘察资质。
2、工程勘察专业资质
工程勘察专业资质包括:岩土工程专业资质、水文地质勘察专业资质和工程测量专业资质;其中,岩土工程专业资质包括:岩土工程勘察、岩土工程设计、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等岩土工程(分项)专业资质。
3、工程勘察劳务资质
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包括:工程钻探和凿井。
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只设甲级。岩土工程、岩土工程设计、岩土工程物探测试检测监测专业资质设甲、乙两个级别;岩土工程勘察、水文地质勘察、工程测量专业资质设甲、乙、丙三个级别。工程勘察劳务资质不分等级  。
产品名称

土石方施工

土石方工程分几种性质,一种是场地平整,一种是开劈石山。这些专业还没有专门归档目录,归档时,你可以按照所施工的标准产生的文件进行分类,经质量验收部门核准,符合施工与验收规范所应提交的文件,确认齐全的情况下进行归档。
如果土石方工程完成后与主体无关联的,这种土石方工程,企业投资的项目可以归建设单位归档查存。属政府投资的应归档移交给市城建档案馆。
产品名称

旋挖施工

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,以地质调查、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、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,以地质学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、数学地质方法、遥感技术、测试技术、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,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。

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、所需各类矿产资源、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。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、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。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,技术手段多样化,从空中、地面、地下、陆地到海洋,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,交叉渗透,已形成科学合理的、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。

       贵州雄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06月18日,经营范围包括土工程勘察,岩土工程设计,岩土工程测试、检测、监测,岩土工程咨询、监理,岩土工程治理,工程钻探、凿井、边坡工程,与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有关的岩土工程,水文地质,工程地质...【更多+】

雄威岩土工程

关注官方微信
更多精彩等着你!

Copyright © 贵州雄威岩土工程有限公司 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  黔ICP备2021010871号-1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贵阳